《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2020.07.05
二戰後,隨著原料和機械技術的日趨成熟,鋼筋混凝土工事的建設技藝水平已經與當代差別不大,這樣的技術大量的運用在建築的工程當中。
Brutalism (粗獷主義)建築,其狂放未經修飾的外觀,以及裸露的結構體,讓人有種強烈且剛硬的視覺效果。面對這樣的建築樣式,聽著老師的導覽,似乎是種各國各自表述的設計風格,老師說:混凝土是什麼形狀?他就跟水一樣,不同的容器將有不一樣的表現型態。每個國家都有木工師傅,但怎麼施工、塑形,又有著不同的表現。
粗獷主義這種極富表現力的風格,起源於社會動盪不安與實驗精神興起的時期;但如今,許多粗獷主義建築已岌岌可危,面臨即將被拆除的危機。
建築的歷史也是社會的歷史,它映出城市的微觀鏡象,更再現社會的時代性。
PS.在展覽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是英國「普雷斯頓巴士總站」當他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之際,人們的抗議方式是裝扮成建築的立面外觀,與建築師一同在現場抗議。與台灣對比沒有紅字白布,沒有太多的情緒,卻是最直接且強烈的抗議表現。
展覽資訊:
地點|忠泰美術館 (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週三是學生日,帶學生證可以免費參觀喔!!
二戰後,隨著原料和機械技術的日趨成熟,鋼筋混凝土工事的建設技藝水平已經與當代差別不大,這樣的技術大量的運用在建築的工程當中。
Brutalism (粗獷主義)建築,其狂放未經修飾的外觀,以及裸露的結構體,讓人有種強烈且剛硬的視覺效果。面對這樣的建築樣式,聽著老師的導覽,似乎是種各國各自表述的設計風格,老師說:混凝土是什麼形狀?他就跟水一樣,不同的容器將有不一樣的表現型態。每個國家都有木工師傅,但怎麼施工、塑形,又有著不同的表現。
粗獷主義這種極富表現力的風格,起源於社會動盪不安與實驗精神興起的時期;但如今,許多粗獷主義建築已岌岌可危,面臨即將被拆除的危機。
建築的歷史也是社會的歷史,它映出城市的微觀鏡象,更再現社會的時代性。
PS.在展覽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是英國「普雷斯頓巴士總站」當他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之際,人們的抗議方式是裝扮成建築的立面外觀,與建築師一同在現場抗議。與台灣對比沒有紅字白布,沒有太多的情緒,卻是最直接且強烈的抗議表現。
展覽資訊:
地點|忠泰美術館 (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週三是學生日,帶學生證可以免費參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