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在地餐桌-信步漫遊三和間
碩一下開啟了龍潭三和的田野調查,針對當地物產進行資料的蒐集。為什麼選在三和呢?這是一個安靜的客家聚落,我的同學Ki Ki就是這邊的可愛居民,她說:這邊有很多的在地青年,每個都有著不同的技能。她希望可以為社區打造一個青年的回游基地。
但希望青年回游的談何容易,一個社區的就業機會若無法提升,回游的青年只是二次遷出。
所以在初期,大家一起進到社區裡進行田野調查,將資源盤點做的完整。
但希望青年回游的談何容易,一個社區的就業機會若無法提升,回游的青年只是二次遷出。
所以在初期,大家一起進到社區裡進行田野調查,將資源盤點做的完整。
一群人,坐著車開始漫遊三和,將社區景象會製成mapping利於我們接下來的產業分析。
- 大家透過mapping繪製的方式分享,對社區的第一印象
- 坐上車後的我們剛剛好把整台小公車給包了,更巧的是公車司機是Ki Ki的姐夫
- 三和就是一個產茶的故鄉,也有不少的茶廠在這裡運作/天氣跟光線太好,研究所的大家在美麗的茶園留下合影
- 攝影:謝統勝 老師
為了瞭解茶廠的運作與經營,透過同學的牽線,我們認識到了「新福隆茶廠」的老闆,請教了有關茶葉製成與經銷的問題,新福隆的老闆也是一位在地青年,對於三和社區的發展也有著不同的想法。
認識一個社區,除了了解產業之外,無形的文化生成也與地緣有相當重要的關係,並不是客家人的我對於客家信仰都存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在我們進行社區走讀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社區的老廟。這才知道守護這個社區的是伯公。而且,在村頭和村尾路邊都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石頭,那就是伯公喔!
資源盤點的環節裡,不能少的就是對當地居民的訪談,透過訪談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居民對社區現況與發展的祈願與印象。
小結
從一系列的田野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三和社區的一二集產業相當豐富,但人口老化較於嚴重,勞動的年齡階層偏低,但回游的青年意願相當之高,在這個小結中,我們將當地的產業、產物進行分析,在下一篇的內容裡會針對基地空間的設計、社區產業與在地餐桌結合之過程與成果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