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在地餐桌-信步漫遊三和間
先破題放上成果展的在地餐桌照片。在上一篇的田野調查當中,大家理出未來在社區發展的三個面向,分別為:
- 在地產業發展可能:除了在地物產的創新與創意之外,社區也積極發展環境教育,在教育的部分我們能為社區做些什麼?
- 青年回遊基地設計發想:在地青年提供了未來發展迴游的基地,在建築專業的老師帶領下,我們有了哪些發想?
- 在地餐桌:三合社區的農物產相當豐富,從產地到餐桌,可以為社區做出什麼樣的設計?
這是在結束田野調查之後,邀請當地的居民與長者志工們一同參與我們的討論。長者志工也是在接下來的設計中扮演相當重要的夥伴。
三和社區青年努力培養有雞蛋的產出,並與當地的甜點師合力研發以當地艾草所製的艾草生乳捲。在討論會時,邀請了食農專家劉晉宏老師參與指導。
建築設計這個專業的學門對於非相同背景的我們是一個相當新穎的挑戰,但,文創系最重要的就是跨域學習與合作的科系,所以這次的專業指導是由中原建築系的謝統勝老師帶領同學進到新的領域。從建築的拼貼到空間規劃與模型製作都相當感謝老師的教授與指導。
很害羞的放上初次製作的草模,非常感謝我的好友的不離不棄與協助。
努力討論設計過程的大家。
進入到在地餐桌的設計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客家料理的食材準備及料理過程,還記得前述提及到的長者志工們嗎?這些媽媽們利用寶貴的時間教我們如何做出道地又美味的客家菜。
可愛的長者志工們是在地餐桌幕後的大功臣。
因為接近端午節前,所以初次體驗客家粽的炒料與包法。
- 圖:謝統勝 拍攝
成果展的展出針對蒐集到的資訊,利用在地物產製作出創意的艾草生乳捲,同學以在地的植物種類結合藍染製作出餐桌的擺設餐巾⋯⋯等飾品,也以當地植物的外觀特徵結合陶藝製作出美麗的碗盤組,在菜單的紙質選用上是將多次社區走讀累積的各類植物混合重製的再生紙,起初,再生紙的設計也是希望在未來,來到三和社區做生態導覽的遊客們可以在走讀的最後帶走美好的回憶。
- 圖:謝統勝 拍攝
非常感謝陌生的我們進入社區後,熱情且用心對待我們的每一位里民,也相當感謝以專業教授我們的指導老師們,最後要感謝一起努力完成計畫的同學們,大家玩得很開心,一切都非常值得。
另外感謝統勝老師提供的美麗照片,捕捉我們每一個動人的瞬間。
另外感謝統勝老師提供的美麗照片,捕捉我們每一個動人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