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おもちや(o mo cha)美術館是一間由小學改建的美術館,裏頭陳放各式木製玩具,每天都吸引許多親子一同體驗。
當我們走到門口時,有一整排的嬰兒車整齊的排成一列,就可以想到美術館裡有多少家長跟小孩了。一樓除了有辦公室以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室內的體育館,體育館變成講堂,外面保留了置物櫃,讓大家可以寄放行李。二樓開始才是體驗區,每層樓平均有兩到三間的大教室,在我對幼稚園的印象,就是用了很多壁報紙、軟墊、和很多可愛的貼紙貼滿牆面,但這裡的裝潢顏色相當樸素,保留了木頭的原色與質感,在玩具外觀的設計上,我發現到,設計師沒有用過多太過搶眼的色彩,保留木頭的本質依然能吸引到小朋友們的目光。這讓我體驗到美感真的是從小培養起的呢!
當我們走到門口時,有一整排的嬰兒車整齊的排成一列,就可以想到美術館裡有多少家長跟小孩了。一樓除了有辦公室以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室內的體育館,體育館變成講堂,外面保留了置物櫃,讓大家可以寄放行李。二樓開始才是體驗區,每層樓平均有兩到三間的大教室,在我對幼稚園的印象,就是用了很多壁報紙、軟墊、和很多可愛的貼紙貼滿牆面,但這裡的裝潢顏色相當樸素,保留了木頭的原色與質感,在玩具外觀的設計上,我發現到,設計師沒有用過多太過搶眼的色彩,保留木頭的本質依然能吸引到小朋友們的目光。這讓我體驗到美感真的是從小培養起的呢!
除了教室裡的氣氛外,來自各地的木製玩具也讓我相當驚豔,這裡陳放的玩具,會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而去改變設計,當然,也有適合大人的玩具,甚至是老年人。自己在做專題,面臨教具設計的問題,怕設計出來的玩具,針對行銷層的兒童來說太過幼稚無聊或是無法傳達訊息......等等問題。但今天看了這麼多不同類型的玩具後,讓我有了很多想法。非常感謝系主任帶著實習生參觀,不僅能學習到視覺上的設計外,再觀察每個小朋友玩玩具的當下,可以清楚了解到,他們遇到的問題,並且清楚知道什麼樣類型的玩具適合哪個階段年齡層的兒童。
在玩具的設計上,很多概念都相當地貼近生活,像是樹葉型的疊疊樂,若是堆疊上沒有掌握好平衡點就會掉落,像極了落葉。還有日本傳統的「石頭平衡藝術」,透過各種削邊的木塊,營造出像是石頭一樣不規則的外型,透過堆疊的方式讓它們保持平衡,此類的藝術從傳統之美延伸成遊戲,也是日兒童認識傳統文化的另一項途徑。
日本人對於兒童的美學培養做得相當完整,希望台灣也能有類似的空間提供給更多親子玩樂學習的空間。此次參觀受益良多,設計師的細膩與用心讓每個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也讓我們在玩樂中學習。